維基百科
真理通常被定義為與事實或實在相一致[1]。然而,並沒有任何一個真理的定義被學者普遍接受。許多不同的真理定義一直被廣泛爭論。許多與真理定義相關的主題同樣無法獲得共識。普世價值與絕對真理(真理中的絕對性)、相對真理(真理中的相對性)分別是不完全等同的概念,儘管它們經常性地被人們所混淆。
使用真理概念的有科學、哲學、宗教等。智人終於脫離於宗教迷信外的真理概念,始自於西方文明中科學與人文並重的古希臘時期。
感想: 光是真理 這個詞的定義就被分為許對學派和理論,所以世界上沒有所謂一定的事情,更加確定一件事情的真相本來就必須要懷疑,許多時候是端看什麼情況下,加以探討它最適合的闡述方式,各種學派都有人支持,因此最佳的學派,個人認為,最初的印象,足以顯示個人的最佳認識真理的方式,藉由確立第一次所體認的印象,再加以深入探討,建立屬於自己的哲學價值觀是重要的,有時候參考太多學派反而會變得迷失自己的想法與感受,但是其實到頭來,自己的想法與看法要來得比這些學者專家所說的更具價值。
自己對真理的體認:一件事物的本質,透過一兩次的認識是無法認識到全面的,要探究ㄧ個事物的本質,是必須經由時間慢慢淬鍊,慢慢感受,才可以漸漸知道其中各式各樣的本質與特色,因此,我認為,所謂真理,就是長期下來籠罩在欲探討事物的環境下,對其進行深淺不一的揭露與設身處地,直到完全可以直接反應當下的感受是如何,而最重要的是,覺察心中細微的變化,並以適當的言詞或表達方式描述出各種不同的感受與接續不斷的心中起伏,最後再不斷的懷疑、否定、修正、去蕪存菁下,產生的智慧結晶。
其不一定有任何用處,也可能在時間的流逝下漸漸遺忘,但是貼近自己最深沉的那種歡愉感,是不會忘記的,就像是在吸毒,是會上癮的一旦到達這種境界,就會一直想停留在這種高度思考、思緒撞擊不斷的世界,這也是我貼近真理的一種方式,總是讓人難以呼吸,這是一種窒息的享受,身心俱疲。